放射性膀胱炎是由于盆腔或下腹部接受放射治疗后,膀胱黏膜受到电离辐射损伤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属于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
放射治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难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影响。膀胱黏膜对辐射较为敏感,高剂量照射后可能出现充血、水肿、溃疡甚至出血。早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膀胱挛缩或尿路梗阻。放射性膀胱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多在放疗后数周内发生,慢性则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与血管内皮损伤和纤维化有关。
预防放射性膀胱炎需在放疗前评估膀胱状态,治疗期间保持充足饮水以稀释尿液。出现症状后,需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刺激,必要时采用抗炎、止血或膀胱灌注治疗。严重出血或梗阻可能需手术干预。定期随访至关重要,尤其对于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早期发现并干预可减少远期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