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小耳朵需要通过专业医疗手段完成。局麻下手术切除、缝合创口避免感染、术后定期换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具体分析如下:

1.局麻下手术切除:小耳朵切除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先标记切除范围,消毒后注射麻醉药物。麻醉生效后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完整去除多余软骨及软组织,过程中需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结构,避免损伤耳廓主要血管和神经。手术时间约30分钟,出血量较少。
2.缝合创口避免感染:切除后需分层缝合皮下组织与皮肤,采用可吸收线或细丝线精细缝合。缝合时需对齐创缘减少瘢痕,术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并用无菌敷料覆盖。若创面较大可能放置引流条,24小时后拔除。缝合技术直接影响愈合效果,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3.术后定期换药:术后48小时首次换药,观察有无红肿渗液。之后每2-3天更换敷料,持续7-10天。换药时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必要时使用碘伏消毒。若发现线头反应或局部硬结,需及时处理。拆线时间根据愈合情况而定,通常耳部伤口7天左右拆线。
4.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术后两周内禁止跑步、游泳等大幅度动作,避免碰撞耳部。睡眠时尽量侧卧于非手术侧,减少压迫。过度活动可能导致缝线断裂或血肿形成,影响愈合。若出现伤口裂开需立即就医重新缝合。
5.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拆线前避免沾水,洗头时可用防水贴保护。勿用手抓挠或自行撕除血痂,待其自然脱落。愈合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以减少血管收缩。术后1个月内避免暴晒,防止色素沉着。
术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发热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复诊。瘢痕体质者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配合抗瘢痕治疗。术后三个月内定期复查,评估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