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虚和肾阴虚可以分别服用补益肺气、滋阴补肾的中药调理。肺气虚常用黄芪、党参、太子参等补气药,肾阴虚则适合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滋阴药材。两者若兼有,需辨证配伍使用,避免药性冲突。
肺气虚多表现为气短乏力、易感冒、自汗等,治疗以补肺益气为主。黄芪补气固表,可搭配白术、防风增强卫外功能;党参性平,适合长期调补;太子参益气生津,适合气阴两虚者。肾阴虚常见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等,需滋肾填精。熟地黄滋阴养血,为补肾阴要药;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枸杞子滋肾润肺,可搭配女贞子、旱莲草增强疗效。若肺肾两虚,可用麦冬、五味子等肺肾同补,但需避免温燥药物耗伤阴液。
服用中药需注意体质辨证,肺气虚者忌用寒凉伤气的药物,肾阴虚者慎用温燥助火的药材。服药期间避免辛辣、油腻食物,肺气虚患者需防风寒,肾阴虚者忌熬夜耗阴。部分补益药可能滋腻碍胃,可佐陈皮、砂仁理气健脾。慢性病需长期调理者,建议定期复诊调整方剂。孕妇及特殊人群用药前需咨询中医师,不可自行配伍。中药与西药同服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建议间隔2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