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疾病的常见表现包括皮肤和眼白发黄、食欲减退并伴有恶心、腹部肿胀或疼痛、尿液颜色变深、容易疲劳或虚弱。具体分析如下:
1.皮肤和眼白发黄:肝脏功能受损时,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沉积在皮肤和眼白部分,形成黄疸。黄疸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尤其在手掌和足底更为明显。黄疸程度与肝脏损伤严重性相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2.食欲减退并伴有恶心:肝脏参与消化功能,病变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消化,导致食欲下降。恶心可能因肝脏解毒能力降低,体内毒素堆积刺激胃肠道。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引发体重减轻,需警惕慢性肝病可能。
3.腹部肿胀或疼痛:肝脏肿大或腹水形成会引起腹部胀满感,按压右上腹可能出现钝痛或隐痛。腹水多因门静脉高压或低蛋白血症导致,严重时腹部明显膨隆。疼痛可能放射至右肩背部,与胆囊疾病需鉴别。
4.尿液颜色变深:胆红素排泄异常时,尿液呈现深黄色或茶色,尤其在晨起时更为明显。尿液颜色变化早于皮肤黄疸出现,是早期肝病的敏感信号之一。伴随大便颜色变浅时,提示胆汁排泄受阻。
5.容易疲劳或虚弱: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导致能量代谢障碍,患者常感到持续乏力,休息后难以缓解。可能与肝糖原储备不足、毒素积累影响肌肉功能有关。疲劳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需结合其他指标评估。
肝脏疾病症状多样且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出现相关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用药加重肝脏负担,保持规律作息和饮食清淡有助于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