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和丙肝在传播途径、慢性化风险、检测方法、治疗手段、疫苗预防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传播途径:乙肝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接触及性接触传播,病毒在体外存活能力较强。丙肝主要经血液传播,母婴和性传播概率较低,病毒在体外稳定性较差。
2.慢性化风险:乙肝感染后慢性化概率与年龄相关,婴幼儿感染后约90%转为慢性,成人约5%-10%。丙肝慢性化率高达55%-85%,但部分感染者可能自发清除病毒。
3.检测方法:乙肝通过表面抗原、核心抗体等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可区分急慢性感染及免疫状态。丙肝依赖抗体筛查和核酸检测确认,抗体阳性仅提示曾暴露,需进一步检测病毒RNA。
4.治疗手段:乙肝需长期抗病毒治疗以抑制病毒复制,部分患者需终身用药。丙肝可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治愈,疗程通常为8-12周,治愈率超过95%。
5.疫苗预防:乙肝可通过疫苗接种有效预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丙肝尚无疫苗,预防依赖严格管控血液制品及避免高危行为。
日常需注意规范医疗操作避免交叉感染,高危人群定期筛查,感染者避免饮酒以减轻肝脏负担,治疗期间遵医嘱监测疗效,普通接触无需过度担忧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