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常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情志调摄、饮食调节。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调理:根据体质辨证选用安神类药物,如酸枣仁、茯苓、远志等,配伍成方剂以调和气血。肝郁化火者用柴胡疏肝散,心脾两虚者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者天王补心丹化裁。需连续服用一段时间,由医师随证调整。
2.针灸疗法:选取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平衡阴阳。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配合艾灸温通气血。每周治疗数次,结合子午流注择时施针可增强效果。
3.推拿按摩:以头部、背部及四肢为重点,揉按百会、太阳穴等缓解紧张。捏脊疗法调节督脉,足底反射区按压引火归元。每日睡前操作能放松肌肉,促进营卫循环。
4.情志调摄:通过移情易性疏解焦虑,如五音疗法中角调音乐平肝,徵调养心。避免过度思虑,保持恬淡心境,配合导引术调节呼吸节奏。
5.饮食调节:晚餐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小米粥养胃安神,龙眼肉补益心脾,莲子百合羹清心除烦。湿热体质少食甜腻,阴虚者可炖服银耳羹滋阴。
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睡前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环境宜安静避光,被褥厚度适中。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避免自行长期服用安神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