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常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养、情志调节。具体分析如下:
1.中药调理:根据体质辨证选用安神类药物,如酸枣仁、茯苓、柏子仁等,配伍成方剂以调和气血。肝火旺盛者可用龙胆泻肝汤,心脾两虚者适用归脾汤,阴虚火旺则选天王补心丹。药物需随证加减,长期服用需医师指导。
2.针灸疗法:选取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平衡阴阳。实证失眠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配合艾灸温通气血。针灸需专业操作,疗程根据病情调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酸胀感。
3.推拿按摩:以头部、背部及四肢为重点,揉按百会、太阳穴等舒缓紧张。捏脊疗法可调节脏腑功能,足底按摩促进气血下行。手法宜轻柔持久,睡前操作效果更佳,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不适。
4.饮食调养:晚间食用小米粥、莲子羹等宁心食物,避免辛辣油腻。湿热体质可饮菊花茶,血虚者服用桂圆红枣汤。饮食需定时定量,睡前两小时不宜进食,忌饮浓茶咖啡。
5.情志调节:通过静坐、呼吸练习安定心神,避免过度思虑。培养规律作息,白天适度活动以助夜间入眠。情绪波动大时可配合五音疗法,如聆听角调音乐疏解肝郁。
治疗期间需观察身体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频繁更换疗法,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减少强光噪音干扰。体质差异影响效果,需耐心配合整体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