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伤确实可能遗传。部分听力损失由基因突变引起,可通过显性或隐性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例如,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耳聋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若为携带者,子女有25%概率发病。
遗传性听力损伤涉及多种机制。显性遗传疾病如Waardenburg综合征,表现为耳聋伴随虹膜异色,由PAX3等基因突变导致。线粒体基因突变引发的听力损失则呈现母系遗传特征。某些综合征型耳聋如Usher综合征合并视力或平衡障碍,与多基因异常相关。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耳聋占比更高,约70%由内耳毛细胞或听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环境因素如噪声暴露或药物毒性可能加速遗传易感个体的听力退化。
备孕前进行基因筛查可评估遗传风险,尤其家族中存在听力损失病例时。孕期避免风疹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等环境诱因。新生儿听力筛查有助于早期干预,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可改善生活质量。确诊遗传性耳聋后,遗传咨询能明确再发风险并提供生育指导。注意区分先天性听力损失与后天获得性损伤,后者通常不遗传。保护残余听力对延缓进展至关重要,需避免头部外伤及长期噪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