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后遗症常见关节僵硬、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韧带松弛、局部肿胀。具体分析如下:
1.关节僵硬:脚踝骨折后长期固定可能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活动范围受限。早期康复锻炼不足时,关节囊及肌腱弹性下降,行走时出现牵拉感。严重时影响下蹲或上下楼梯功能,需通过物理治疗逐步恢复。
2.慢性疼痛:骨折愈合后局部神经敏感或骨骼畸形愈合可能引发持续性隐痛。天气变化或负重活动时症状加重,疼痛多集中于踝关节内侧或外侧。部分情况与软组织瘢痕增生有关,需结合药物与理疗缓解。
3.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损伤关节面软骨后,关节摩擦增加导致退行性病变。表现为活动时关节异响、晨起僵硬,后期可能出现骨赘增生。此类损伤不可逆,需减少跑跳等冲击性运动以延缓进展。
4.韧带松弛:骨折伴随韧带撕裂未完全修复时,关节稳定性下降。易反复扭伤,尤其在不平路面行走时症状明显。可通过肌力训练增强周围肌肉代偿,严重者需手术重建韧带。
5.局部肿胀:骨折后淋巴循环及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踝周长期水肿。久站或劳累后肿胀加剧,皮肤可能发亮或按压凹陷。穿戴弹力袜并抬高患肢可促进消退,但完全恢复需较长时间。
康复期间避免过早负重,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锻炼。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蛋白质,定期复查影像确认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固定器具。夜间休息时适当垫高患肢,减少肿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