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需进行X线平片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骨密度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X线平片检查:骶骨骨折初步诊断常采用X线平片,能够显示骨折线及移位情况。正位片可观察骶骨整体结构,侧位片有助于判断骨折前后移位。但骶骨结构复杂,重叠影像较多,轻微骨折可能漏诊。X线检查操作简便、费用低,适合急诊筛查。若结果阴性但症状持续,需进一步检查。
2.CT扫描:CT能清晰显示骶骨三维结构,对骨折线走向、粉碎程度及关节面受累情况评估更准确。薄层扫描可发现X线难以察觉的微小骨折。多平面重建技术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CT是骶骨骨折确诊的重要依据,尤其适用于复杂骨折或合并盆腔脏器损伤的情况。
3.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显示骶骨周围韧带、神经及血管损伤。骨髓水肿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有助于早期发现隐匿性骨折。MRI还能评估骶神经根受压情况,为保守或手术治疗提供参考。缺点是检查时间长,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受限。
4.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是骶骨骨折的高危因素,双能X线吸收法可测定骨密度。结果提示骨量减少时,需干预以预防二次骨折。检测部位常选腰椎或髋部,但骶骨局部骨密度数据需结合临床判断。该检查对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5.神经电生理检查:骶骨骨折可能损伤骶丛神经,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评估神经功能。异常电位提示神经根受压或断裂,需及时处理以避免大小便功能障碍。检查结果与影像学结合,能全面判断神经损伤程度。
骶骨骨折后避免剧烈活动,防止骨折移位加重损伤。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镇痛药物,但需警惕掩盖病情。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合并神经症状者需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饮食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补充,促进骨骼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