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大黄可用于治疗癣症,其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缓解皮肤瘙痒和红肿。使用时多以外敷为主,将新鲜根茎捣碎或煎煮取汁涂抹患处,或配合其他中药制成膏剂。
土大黄含有大黄素、大黄酚等成分,对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体癣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常用方法包括鲜品捣敷或干品研粉调敷。鲜根洗净后捣烂,直接敷于患处,每日更换1-2次;干品可研磨成细粉,与植物油或凡士林混合成糊状外涂。若配合苦参、黄柏等清热燥湿药材煎汤外洗,可增强疗效。部分验方建议用醋浸泡土大黄后涂擦,利用酸性环境抑制真菌繁殖。
使用土大黄需注意过敏测试,首次使用前在手腕内侧小范围试用。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孕妇慎用。癣症治疗需坚持1-2周,若出现皮肤溃烂或加重需停用。土大黄性寒,长期大面积外敷可能引起皮肤干燥,宜搭配保湿成分。内服需严格遵医嘱,过量可能导致腹泻。真菌感染易复发,治疗期间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衣物消毒暴晒,必要时结合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