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能否自然排出主要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位置。通常,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有较高概率通过尿液自然排出,而超过6毫米的结石则较难自行排出,可能需要医疗干预。结石的形状、表面光滑度以及输尿管的宽度也会影响排出可能性。
尿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代谢异常、尿路感染或遗传倾向。较小的结石在移动时可能引起剧烈疼痛,称为肾绞痛,但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长期损害。多饮水、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结石排出。医生可能建议服用药物缓解疼痛或放松输尿管平滑肌,从而增加排石几率。若结石较大或伴随感染、肾功能受损,则需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手术等治疗方式。
注意观察排尿时是否出现血尿、发热或持续腰痛,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结石嵌顿或感染,需及时就医。避免过量摄入高草酸、高盐或高蛋白食物,适当补充水分可降低结石复发风险。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或CT能监测结石变化。若尝试自然排石超过4周未成功,或疼痛难以忍受,应咨询专科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