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确实是一味中药。
白蒿在中医领域具有悠久应用历史,属于菊科植物,学名为茵陈蒿或白花蒿,其嫩茎叶及花序均可入药。传统医学认为,白蒿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脾经,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白蒿含有挥发油、黄酮类、香豆素等活性成分,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抑菌等作用,尤其在肝胆疾病辅助治疗中应用广泛。民间亦有春季采食白蒿嫩叶的习俗,认为能祛除体内湿气,但需注意区分其与相似植物的差异。
使用白蒿时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体质虚寒或脾胃虚弱者慎用,以免加重不适。白蒿与部分西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抗凝血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配伍。自行采摘需确保植物来源安全,避免误食有毒品种或受污染药材。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应避免盲目使用。白蒿虽为药食同源植物,但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引起腹泻等不良反应,建议控制摄入量。若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红肿、呼吸困难,需立即停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