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灸后出汗主要是由于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加快所致。泥灸结合了药物和热疗的双重作用,温热效应会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汗腺分泌,从而出现排汗反应。这种出汗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表明体内寒湿之气正在通过汗液排出。
泥灸使用的药泥通常含有温经散寒的中药材,如艾叶、川芎等,配合加热后能深入皮肤腠理。热量传导至皮下组织时,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汗腺活跃。同时,局部温度升高会加快血液流动,带动水分和代谢废物通过汗液排出。部分人群体质偏寒或湿气较重,泥灸后出汗可能更明显,甚至伴随短暂的红晕或轻微瘙痒,这通常属于排病反应,无需过度担忧。
进行泥灸时需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体质虚弱或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应谨慎使用,以免出汗过多导致虚脱。操作后及时擦干汗液,避免受风着凉,适当补充温水以维持体液平衡。皮肤有破损、炎症或过敏史者不宜使用,孕妇及经期女性也需避免腹部泥灸。若出汗异常增多或伴随头晕、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