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附子和制附子是同一植物乌头的不同炮制品,主要区别在于毒性强弱与临床应用方式。生附子为未经炮制的原生药材,毒性剧烈;制附子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毒性显著降低,更适合内服使用。
生附子含有大量乌头类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直接使用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传统用法中,生附子多外用于风湿痹痛或局部麻醉,需严格掌握剂量与配伍。制附子通过浸泡、蒸煮、炮炙等工序降解部分毒性成分,保留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成为中医治疗心肾阳虚、亡阳证的核心药物。炮制过程可使乌头碱类物质转化为毒性较低的苯甲酰乌头碱,安全性显著提高。
使用生附子或制附子均需遵循专业指导。生附子严禁内服,外用时需控制浓度与接触时间,避免皮肤吸收过量。制附子虽毒性降低,但过量或长期使用仍可能导致心悸、麻木等不良反应,需配伍甘草、干姜等减毒增效。煎煮时需先煎久煎,进一步破坏残留毒性成分。孕妇、阴虚阳亢者禁用,心脏病患者慎用。药材质量直接影响安全性,务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确保炮制工艺符合标准。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