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可能导致蛋白尿的出现,但并非所有肾结石患者都会出现这一症状。蛋白尿的发生通常与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感染或肾脏损伤有关。
肾结石在移动或阻塞尿路时,可能造成局部炎症或机械性损伤,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漏入尿液中形成蛋白尿。若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蛋白尿。长期结石梗阻可能导致肾积水,影响肾脏功能,甚至引发慢性肾脏病,此时蛋白尿可能持续存在。蛋白尿的程度通常较轻,多为微量或少量,但若出现大量蛋白尿,需警惕合并其他肾脏疾病的可能性。
肾结石患者出现蛋白尿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蛋白尿的原因及肾脏损伤程度。尿液常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检测及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有助于综合评估病情。治疗上需针对结石本身采取措施,如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同时控制感染、保护肾功能。日常需注意多饮水、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盐、高嘌呤食物,定期复查尿液及肾功能,防止病情进展。若蛋白尿持续不缓解,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原发性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