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佝偻病的症状有多汗、颅骨软化、囟门闭合延迟、肋骨串珠、下肢弯曲。具体分析如下:
1.多汗:佝偻病患儿常出现异常多汗现象,尤其在头部更为明显,即使环境温度适宜或处于安静状态,汗液分泌仍较多。这种多汗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可能伴随夜间哭闹不安。汗液刺激头皮可能导致枕部脱发,形成枕秃。多汗并非特异性症状,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2.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顶骨或枕骨中央部位按压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由于骨质钙化不足,颅骨硬度降低,严重者可出现方颅,即额骨和顶骨双侧对称性隆起。颅骨软化是佝偻病活动期的典型体征,随病情进展可能逐渐改善或加重。
3.囟门闭合延迟:正常前囟应在12-18个月内闭合,佝偻病患儿常延迟至2岁后仍未闭合。囟门面积可能较同龄婴儿增大,边缘软而薄弱,触摸时有张力减低感。后囟门闭合延迟也可能同时存在,需通过定期头围测量和触诊评估。
4.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形成圆形隆起,触诊时可触及串珠状结节,多对称出现于第7-10肋。严重者可见胸部畸形如鸡胸或漏斗胸,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该体征在佝偻病进展期较为明显,婴幼儿侧卧位时更易观察。
5.下肢弯曲:站立行走后可能出现O型腿或X型腿,胫骨和股骨远端骺板发育异常导致。早期可见腕踝部骨骺膨大,形成手镯征或脚镯征。下肢承重后弯曲程度逐渐加重,步态异常,长期未纠正可能遗留永久性畸形。
日常需关注婴幼儿生长发育曲线,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时间,合理补充营养制剂,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避免自行补钙或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