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外伤常见的损伤部位有外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结构、内耳。具体分析如下:
1.外耳廓:外耳廓由软骨和皮肤构成,容易受到外力撞击、撕裂或冻伤。挫伤可能导致血肿,严重时引发软骨膜炎。开放性伤口需及时清创缝合,避免感染。血肿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耳廓畸形。
2.外耳道:外耳道损伤多因异物插入或挖耳过度导致。局部皮肤破损可能引发感染,形成外耳道炎。严重外伤可造成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影响听力。需避免自行清理,保持干燥。
3.鼓膜:鼓膜穿孔常见于气压骤变、爆炸或直接穿刺伤。穿孔后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多数可自愈。避免进水或用力擤鼻,防止继发感染。较大穿孔需手术修补。
4.中耳结构:中耳损伤常伴随颞骨骨折,导致听骨链脱位或断裂。表现为传导性耳聋,需影像学确诊。听骨链重建手术可恢复听力。合并面神经损伤需紧急处理。
5.内耳:内耳损伤多由强烈震荡或颅脑外伤引起,表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眩晕。迷路震荡需卧床休息,严重者可能遗留永久性听力障碍。高压氧治疗有一定效果。
耳外伤后应避免自行处理伤口,及时就医。保持患耳清洁干燥,防止污水进入。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听力下降或眩晕持续不缓解需进一步检查。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