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后需保持患肢制动避免二次损伤、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定期观察末梢血运防止缺血坏死、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加强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患肢制动避免二次损伤:骨折初期需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确保骨折端稳定。移动时需借助拐杖或轮椅分担重量,避免患肢负重。卧床时保持肢体中立位,防止旋转或弯曲造成移位。固定期间定期复查影像,确认对位情况。
2.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将患肢垫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局部淤血。肿胀明显时可配合冷敷收缩血管,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若发紫或发凉需及时处理。
3.定期观察末梢血运防止缺血坏死:检查足背动脉搏动及趾端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按压甲床后颜色应在2秒内恢复。若出现持续性麻木、剧痛或苍白,提示血液循环障碍,需立即就医。
4.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拆除固定后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如踝泵运动防止肌腱粘连。逐渐过渡到主动屈伸训练,辅以热敷缓解僵硬。后期增加抗阻练习,但避免剧烈跳跃或负重。
5.加强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饮食需富含蛋白质、钙质及维生素D,如鱼类、豆制品和绿叶蔬菜。适量补充胶原蛋白促进骨痂形成,避免高糖高脂影响愈合速度。
骨折护理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固定装置。出现异常疼痛、发热或渗出液需立即联系医生。康复过程中避免过早承重,防止内固定物断裂或骨折再移位。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恢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