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需要综合治疗,包括病原治疗、抗纤维化干预及并发症管理。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硬化风险。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由虫卵沉积引发肝脏炎症反应,长期未治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首要任务是病原治疗,常用药物吡喹酮可杀灭成虫,减少虫卵产生。抗纤维化治疗需结合病因控制和药物干预,如使用秋水仙碱、干扰素γ等抑制纤维化进程,但疗效因人而异。肝功能受损时需护肝治疗,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若已进展至肝硬化伴门脉高压,需针对食管静脉曲张、腹水等并发症处理,必要时考虑内镜或手术干预。营养支持与生活方式调整同样重要,高蛋白、低脂饮食有助于修复肝细胞,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超声或弹性成像评估纤维化程度。吡喹酮可能出现头痛、腹痛等副作用,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晚期患者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肝衰竭,需评估肝移植可行性。预防关键在于避免接触疫水,加强卫生宣传和灭螺措施。患者应保持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