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性肠息肉症状包括腹痛且多位于左下腹或脐周、腹泻且粪便常带黏液或血丝、腹部肿块触诊可及、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及乏力、肠梗阻症状如腹胀呕吐等。具体分析如下:
1.腹痛且多位于左下腹或脐周:血吸虫性肠息肉引起的腹痛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钝痛,与肠道黏膜受损及息肉刺激肠壁有关。疼痛部位多集中在左下腹或脐周,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是血吸虫寄生的常见部位。进食或排便后疼痛可能加重,部分病例伴随肠鸣音亢进。长期反复腹痛可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及体重下降。
2.腹泻且粪便常带黏液或血丝:肠道息肉导致黏膜分泌异常及溃疡形成,使粪便中混有黏液或血液。腹泻多为慢性间歇性,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严重时呈水样便。血便颜色取决于出血部位,直肠或乙状结肠出血时呈鲜红色,高位肠道出血则呈暗红色或柏油样。
3.腹部肿块触诊可及:息肉增生严重时可能形成团块状病变,通过腹部触诊可触及质地较硬、活动度差的肿块。肿块多位于左下腹,按压时可能伴随压痛。需注意与肿瘤或其他肠道疾病鉴别,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肿块性质。
4.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及乏力:长期慢性失血导致铁缺乏性贫血,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及活动后气促。贫血程度与出血量及病程相关,严重者可出现指甲扁平或反甲。血液检查显示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血清铁蛋白水平下降。
5.肠梗阻症状如腹胀呕吐等:息肉增大或继发肠套叠时可能引发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阵发性绞痛、腹胀、排便排气减少或停止,高位梗阻时呕吐频繁。听诊肠鸣音亢进或消失,腹部X线可见气液平面。
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诊断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内镜检查,治疗包括驱虫药物及手术切除息肉。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疫水,定期复查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