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药物确实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这是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副作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在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同时,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若出现肝损伤迹象,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抗结核药物在肝脏中转化时可能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导致肝细胞损伤。轻度肝损伤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甚至肝衰竭。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发现异常后医生会根据情况减少药量、更换药物或暂停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加用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水飞蓟素等,以减轻肝脏负担。营养支持也很重要,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有助于肝细胞修复。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以免影响疗效或加重肝损伤。避免饮酒及服用其他伤肝药物,减少肝脏额外负担。饮食宜清淡,多摄入新鲜蔬果,控制油腻食物。若出现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对于既往有肝病或酗酒史的患者,医生可能选择肝毒性较低的药物方案。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也有助于康复。通过科学管理和密切监测,多数患者的肝功能可在治疗结束后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