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确实可能诱发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两类,后者主要由曲霉菌、念珠菌等真菌过度繁殖引起。潮湿环境、耳道损伤或免疫力下降时,真菌易滋生并引发炎症,表现为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真菌性外耳道炎常见于长期游泳、频繁掏耳或患有糖尿病等人群。潮湿环境是真菌生长的温床,耳道内残留水分或过度清洁破坏保护性耵聍,均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典型症状包括耳道内白色或黑色绒毛状分泌物,伴随剧烈瘙痒,严重时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诊断需通过耳镜检查和分泌物镜检,明确病原体后针对性治疗。
预防真菌性外耳道炎需保持耳道干燥,游泳后及时用棉签吸干水分,避免频繁掏耳。出现症状时勿自行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可能加重真菌繁殖。就医后通常采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涂抹或冲洗,严重者需口服药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感染机会。治疗期间避免耳道进水,遵医嘱定期复查,确保炎症彻底消退,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