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可能是真菌感染,但也常见细菌感染或混合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约占外耳道炎的10%-20%,主要由曲霉菌或念珠菌等引起,潮湿环境、过度清洁或滥用抗生素易诱发。细菌感染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需通过临床检查明确病因。
真菌性外耳道炎典型表现为剧烈瘙痒、耳垢增多呈块状或绒毛状,可能伴随闷胀感,耳镜检查可见菌丝或孢子。细菌感染则更多见红肿、疼痛和脓性分泌物。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如耳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治疗上,真菌感染需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滴耳液,细菌感染则需抗生素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混合感染需联合用药,并避免掏耳等刺激行为。
预防外耳道炎需保持耳道干燥,游泳后及时清理积水,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棉签。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复发,需严格控制血糖并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忌水入耳,遵医嘱足疗程用药,防止耐药性。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听力下降、发热,需及时复诊排除中耳炎等并发症。日常避免共享耳机等物品,减少交叉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