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的分型有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具体分析如下:
1.原发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由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典型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包括肺部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少数可能出现低热、咳嗽等非特异性表现。影像学可见哑铃状阴影,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预后通常良好。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起病急骤,表现为高热、寒战、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慢性者病程较长,症状相对隐匿。影像学特征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粟粒样结节,大小均匀一致。病情严重者可累及脑膜、肝脏等器官,需及时抗结核治疗,必要时辅以糖皮质激素。
3.继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多见于成人,由潜伏病灶复燃或再次感染所致。常见类型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和干酪性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如咳嗽、咯血、盗汗等。影像学可见斑片状、结节状或空洞性病变,多位于肺上叶。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疗程较长。
4.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胸膜引起的炎症,多表现为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胸腔积液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诊断需结合胸水检查和胸膜活检,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大量积液需穿刺引流。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胸膜增厚或粘连。
5.其他肺外结核:肺外结核可累及淋巴结、骨骼、泌尿生殖系统、肠道等部位。淋巴结结核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结核好发于脊柱,可能导致驼背或瘫痪。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可引起血尿、尿频等症状。诊断依赖病理或病原学检查,治疗需延长疗程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结核病治疗需严格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炎等。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接触者应进行筛查,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