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时五碗水炖一碗水通常需要40-60分钟,具体时间需根据药材性质、火力大小及容器材质调整。传统煎药方法强调通过水量变化控制浓缩程度,五碗水约1000毫升煎至一碗约200毫升的过程,需文火慢炖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同时避免水分过快蒸发导致药材焦糊。
煎药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质地坚硬的矿物类或根茎类药材,如龙骨、黄芪,需延长煎煮至60分钟以上;解表类或芳香类药材,如薄荷、紫苏叶,20-30分钟即可,避免久煎导致挥发性成分流失。使用砂锅或陶瓷锅导热均匀,能更好维持药液稳定沸腾;不锈钢锅次之,但忌用铁、铝等易与药材反应的金属器皿。火力建议先武火大火煮沸,后转文火小火维持微沸状态,期间避免频繁开盖,防止药效散失。
煎药前需将药材冷水浸泡30分钟,充分吸水便于成分溶出。水量需一次加足,不可中途添水,若必须加水应使用沸水。特殊药材需区别处理,如附子需先煎1小时减毒,后下药材在最后5-10分钟加入。煎煮过程中需观察药液颜色与黏稠度,剩余一碗时立即离火,过度浓缩可能影响药效或增加苦味。药液需趁热过滤,避免久置后沉淀物影响口感。不同病症对药液浓度要求不同,建议遵医嘱调整煎煮时长与水量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