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双眼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黏膜改变、多形性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具体分析如下:
1.持续高热:川崎病患儿通常出现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对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热初期可能伴随烦躁不安,部分患儿出现食欲减退。发热是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标志,需及时干预以避免并发症。
2.双眼结膜充血:患儿双眼球结膜明显充血,但无分泌物或畏光表现。充血通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呈双侧对称性,持续1-2周。这一症状有助于与其他感染性结膜炎鉴别。
3.口唇及口腔黏膜改变:口唇干裂、充血甚至出血,舌乳头增生呈草莓舌。口腔黏膜弥漫性充血,咽部红肿但无溃疡。这些表现与发热同步出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4.多形性皮疹: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或荨麻疹样皮疹,形态多样且边界不清。皮疹通常在发病后3-5天出现,可能伴随手掌和足底红肿,后期出现指端脱皮。
5.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常超过1.5cm,触痛明显但表面皮肤不红。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差,需注意与细菌性淋巴结炎区分。
川崎病需在发病早期识别并治疗,延迟干预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诊断需结合多项标准,避免与其他发热性疾病混淆。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定期随访超声心动图。恢复期注意观察皮肤脱屑及关节症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