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病主要包括先天性胆道闭锁、遗传性代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性肝病。具体分析如下:
1.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肝胆疾病,表现为胆汁排泄受阻,导致黄疸、肝脾肿大及肝硬化。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手术干预如葛西手术可改善预后,但部分患儿仍需肝移植。病情进展迅速,未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2.遗传性代谢性肝病:遗传性代谢性肝病由基因缺陷引起,如糖原累积病、威尔逊病等。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肝功能异常、发育迟缓或神经系统症状。早期筛查和针对性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部分需长期饮食管理或药物控制。
3.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主要由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或黄疸。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甲型和戊型肝炎多为自限性,但需警惕重症病例。
4.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因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或过敏反应导致,常见于抗生素、抗癫痫药等。临床表现从无症状转氨酶升高到急性肝衰竭不等,及时停药是关键,必要时需保肝治疗。
5.脂肪性肝病:儿童脂肪性肝病多与肥胖相关,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早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改善,但长期未控制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儿童肝病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不同疾病的管理重点各异。家长应关注患儿饮食、用药及生长发育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