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指结石在尿道内形成或从肾脏、膀胱移动至尿道后滞留,导致排尿困难、疼痛等症状。结石成分多为钙盐、尿酸或磷酸盐等,其形成与代谢异常、尿路感染、饮水不足等因素有关。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中青年男性更为多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缓解症状及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尿道结石的典型症状包括排尿时剧烈疼痛、尿流中断或分叉、血尿等。结石较大时可能完全阻塞尿道,引发急性尿潴留,需紧急处理。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X线或CT。治疗方法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而定,小结石可通过增加饮水、药物排石促进自行排出;较大结石需采用尿道镜取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切开取石。反复发作的患者需排查代谢性疾病或解剖结构异常,并调整饮食结构,如限制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保持2000ml以上饮水量。
预防尿道结石需注意日常水分摄入充足,避免长时间憋尿。出现排尿疼痛或血尿时应尽早就医,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复发情况。饮食上需根据结石成分针对性调整,如尿酸结石患者需低嘌呤饮食,草酸钙结石患者限制菠菜、坚果等高草酸食物。合并尿路感染时需彻底抗感染治疗,防止炎症促进结石形成。长期卧床或存在前列腺增生者应加强活动,减少尿液滞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