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尿道引起的特异性炎症,属于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的一种局部表现。该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播散或直接蔓延至尿道,临床相对少见但易被漏诊误诊。
尿道结核的病理改变以肉芽肿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特征,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非特异性尿道刺激症状,易与普通尿路感染混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血尿、尿道狭窄甚至排尿困难。男性患者常合并附睾结核,女性可能伴发宫颈或输卵管结核。诊断需结合结核病史、尿液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及尿道镜检,影像学检查如泌尿系造影有助于评估狭窄范围和肾功能损害程度。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足疗程原则,疗程通常需6-9个月。对于严重尿道狭窄病例,可能需手术干预如尿道扩张或成形术。
尿道结核的防治需重视结核病源头控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规范治疗以降低播散风险。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长期随访至关重要,尤其需关注尿道狭窄的迟发性进展。日常需保持泌尿系统卫生,但避免过度使用刺激性清洁产品。出现排尿异常时应尽早就诊,避免误诊为普通炎症延误治疗。合并糖尿病或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预后较差,需加强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