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不耐乳糖时,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母乳喂养者可添加乳糖酶辅助消化。这类特殊配方奶粉通过水解或去除乳糖成分,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避免引发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部分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粉也可作为替代方案,具体需根据医生评估选择。
乳糖不耐受主要因肠道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母乳或普通奶粉中的乳糖。症状轻者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观察耐受情况;严重者需完全回避乳糖。大豆基配方粉或植物蛋白奶粉是另一种选择,但需确保其强化了钙、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若母乳喂养,母亲可暂时减少乳制品摄入,同时监测婴儿反应。部分婴儿随着肠道发育,不耐受情况可能逐渐改善,需定期复查调整方案。
选择无乳糖奶粉时需核对配料表,避免含蔗糖、玉米糖浆等过度替代品。喂养后需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是否出现呕吐、皮疹等异常。转奶过程应缓慢过渡,新旧配方混合逐步替换。注意区分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蛋白过敏,后者需使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若伴随生长发育迟缓、血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哺乳期母亲调整饮食期间,建议咨询营养师以保证自身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