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是尿液中的矿物质结晶在输尿管内形成的固体物质,可能引起剧烈疼痛和排尿障碍。这种结石通常由肾脏产生并随尿液移动至输尿管,因体积过大或形状不规则而滞留,导致尿流受阻。常见成分包括草酸钙、磷酸钙或尿酸结晶,其形成与代谢异常、脱水或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结石在输尿管中移动时,可能刺激管壁引发痉挛,表现为突发性腰腹部绞痛,常放射至腹股沟或会阴部。伴随症状包括血尿、尿频、排尿困难,严重时合并恶心呕吐或发热。诊断需结合病史、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手段,如超声或CT扫描,以明确结石位置、大小及是否合并肾积水。治疗方式依据结石大小和症状轻重而定,5毫米以下的小结石多通过大量饮水、药物排石缓解;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手术干预。预防复发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
急性发作时避免盲目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急腹症。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残留或复发情况。长期卧床或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者需针对性治疗原发病。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出现持续腰痛或反复尿路感染症状需警惕结石可能。孕妇及儿童患者需采用低辐射检查方案,确保诊疗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