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虚热功效的中药包括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白薇等。这些药材多归肝、肾经,擅长清除阴虚内热或热病后期的余热,尤其适合潮热盗汗、骨蒸劳热等虚热证候。
青蒿性寒味苦,含有青蒿素等有效成分,既能退虚热又能解暑截疟,对温邪伤阴或暑热伤津导致的低热效果显著。地骨皮为枸杞根皮,善清肺肾虚火,兼能凉血除蒸,常用于阴虚血热所致的咳嗽咯血。银柴胡专退疳热与骨蒸,与胡黄连配伍可增强清虚热效果,后者还能除湿热消疳积。白薇则长于清营分伏热,对产后虚热或热病后期夜热早凉有独特疗效。部分药材如知母、黄柏虽以泻实火为主,但通过配伍滋阴药也可用于虚热证。
使用清虚热药需辨证准确,虚热与实热证候不同,误用可能损伤阳气。脾胃虚寒者慎用苦寒类药材,长期服用需搭配健脾药物。青蒿不宜久煎,高温易破坏有效成分;地骨皮外感风寒发热者忌用。部分药材如胡黄连可能引起轻微消化道不适,建议餐后服用。孕妇使用需在医师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与温补类药物同用。药材储存需防潮避光,霉变后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