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头晕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通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来改善症状。具体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艾灸等,需根据病因病机选择适宜方案。常见证型如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痰湿中阻等,分别采用平肝潜阳、益气养血、化痰祛湿等治法。
头晕在中医理论中与多种脏腑功能失调相关。肝阳上亢者多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天麻钩藤饮等方剂可平肝熄风;气血不足所致头晕常伴乏力、面色苍白,归脾汤或八珍汤能补益气血;痰湿阻滞者头晕头重如裹,半夏白术天麻汤可健脾化痰。针灸常选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疏通经络,推拿则以头颈部穴位按摩为主。外治法如艾灸适用于虚寒型头晕,通过温通阳气缓解症状。
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起居调理。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肝阳上亢者忌食辛辣燥热食物,痰湿型需减少肥甘厚味摄入。中药服用应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体质虚弱或孕妇慎用。若头晕持续加重或伴随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脑血管病变等急重症。中医强调治未病,长期作息紊乱或压力过大者可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导引术调节体质,预防头晕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