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猩红热需要注意隔离防护、及时就医用药、保持皮肤清洁、补充水分营养、观察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隔离防护:猩红热具有较强传染性,发病期间需严格隔离至少一周。患者应单独居住通风房间,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需煮沸消毒。接触患者时需佩戴口罩,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痊愈后对居所进行终末消毒,尤其注意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的消杀。
2.及时就医用药:出现发热、咽痛伴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诊。确诊后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通常需连续用药10日以上。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避免诱发风湿热等后遗症。用药期间若出现过敏反应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同时配合退热镇痛药物缓解症状。
3.保持皮肤清洁:皮疹期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擦浴,禁用肥皂或搓澡巾摩擦皮肤。修剪指甲并保持手部清洁,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床单被褥每日更换。脱屑期可涂抹无刺激保湿霜,出现皮肤化脓需就医处理。
4.补充水分营养:高热期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mL,可适量补充电解质。饮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藕粉等温凉食物。恢复期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蒸蛋羹、鱼肉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口腔溃疡时可用淡盐水漱口,进食后清洁口腔。
5.观察并发症:病程中密切监测体温与心率,警惕中耳炎表现如耳痛、流脓。关注尿液颜色及尿量,发现茶色尿可能提示肾炎。若出现关节肿痛、心悸气促需考虑风湿性关节炎或心肌炎。恢复期仍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和心电图。
猩红热患者康复后两周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恢复体力活动。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出现症状立即筛查。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既往有风湿热病史者接触患者后应预防性用药。医疗机构接诊时需执行标准预防措施,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