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以辅助调理月经不调。中医理论认为,月经不调多与气血不足、寒凝胞宫或肝郁气滞有关,而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特定穴位,能温通经络、散寒化瘀,从而改善症状。临床实践表明,对功能性月经不调如周期紊乱、痛经有一定效果,尤其适合寒性体质或宫寒型患者。
艾灸调理月经不调的核心在于选穴与辨证。常用穴位包括关元、气海、三阴交等,关元穴培补元气,气海穴调理气机,三阴交则统调肝脾肾三经。对于经量过少或延迟,可配合血海穴活血;经量过多则慎用艾灸或改用隐白穴止血。操作时需将艾条悬于穴位上方2-3厘米处,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次15-20分钟,每周3-4次。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施灸效果更佳,连续调理3个月经周期观察变化。现代艾灸的热辐射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有助于恢复正常内分泌水平。
艾灸调理需注意禁忌与操作规范。实热证如经血色红质稠、舌苔黄或阴虚火旺者不宜艾灸,以免加重内热。妊娠期、经期量多阶段禁用。施灸时避免烫伤,艾灰及时弹落,结束后饮温水防燥热。若月经不调由器质性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引起,需结合西医检查与治疗。初次艾灸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自行操作不当可能延误病情。调理期间需记录月经周期、血量及伴随症状,便于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