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病常见症状包括低热盗汗、局部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体重下降乏力、寒性脓肿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低热盗汗:骨结核病早期常出现午后低热,体温多在37.5℃至38℃之间波动,夜间盗汗明显,汗液浸湿衣物或床单,伴随面色潮红,症状反复持续,与结核分枝杆菌毒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2.局部疼痛肿胀:病变部位呈持续性钝痛,夜间加重,活动后疼痛加剧,病灶周围软组织肿胀,触诊有压痛,脊柱结核可能引发放射性疼痛,四肢关节结核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和局部皮温升高。
3.关节活动受限:受累关节僵硬,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如髋关节结核导致跛行,膝关节结核出现屈曲畸形,严重时关节强直,功能障碍与骨质破坏及周围肌肉痉挛相关。
4.体重下降乏力:患者食欲减退,营养吸收障碍,数月内体重明显减轻,全身疲乏无力,活动后气促,与结核毒素消耗机体能量及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5.寒性脓肿形成:病灶周围积聚脓液但无红肿热痛表现,脓肿可沿组织间隙流注至远处,破溃后形成窦道,脓液稀薄含干酪样坏死物,愈合困难且易继发感染。
骨结核病需早期诊断治疗,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病理性骨折,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影像学观察病灶变化,加强营养支持改善体质,接触者应筛查排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