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改善症状,中医认为多汗多与气虚、阴虚或湿热内蕴有关,需辨证施治。中药治疗以益气固表、滋阴降火或清热化湿为主,常用方剂如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等,结合体质调整用药,能有效减少异常出汗。
中医将多汗症分为自汗与盗汗。自汗多为气虚卫阳不固,白天稍动即汗出,常用黄芪、白术等补气固表;盗汗多见于阴虚内热,夜间睡中汗出,醒后即止,常选用生地、麦冬等滋阴清热。湿热型多汗则伴口苦黏腻,可用黄连、黄芩清热燥湿。龙骨、牡蛎等敛汗药材常配伍使用,针灸或耳穴贴压也可辅助增强疗效。
使用中药治疗需注意辨证准确,避免自行滥用补药或清热药。湿热体质者误服温补药可能加重症状,阴虚者过量清热反而伤阴。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作息规律。若伴随心悸、消瘦等症状,需排除甲亢、糖尿病等疾病。孕妇及儿童用药前应咨询中医师,长期不缓解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