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的中医辨证治疗需根据具体证型选择相应治法,常见证型包括肺卫不固、阴虚火旺、湿热内蕴等,通过中药、针灸等综合调理以固表止汗、平衡阴阳。
中医认为多汗症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卫不固者多见自汗,动则加重,宜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阴虚火旺者以夜间盗汗为主,伴五心烦热,可选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湿热内蕴者汗出黏腻、口苦苔黄,常用龙胆泻肝汤清热化湿。营卫不和者可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心脾两虚者归脾汤补益心脾。针灸常选合谷、复溜、足三里等穴位,配合艾灸或耳穴贴压以增强疗效。外治法如五倍子粉敷脐或明矾溶液外涂亦可辅助收敛止汗。
治疗期间需注意辨证准确,避免盲目敛汗而忽视根本病机。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燥热之品,以免助湿生热。情志因素易扰动气血,需保持情绪稳定。部分多汗症与西医学疾病相关,如甲亢、糖尿病等,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病因。中药服用需遵医嘱,长期自汗盗汗者应监测电解质平衡。外用药过敏者需立即停用。适度锻炼可增强卫气,但避免过度耗气伤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