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慢性腹泻需要做粪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肠道菌群分析、食物过敏原检测、腹部超声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粪便常规检查: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有无黏液或血液,初步判断肠道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寄生虫卵、脂肪滴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帮助鉴别吸收不良或感染性腹泻。隐血试验能排除肠道出血的可能。这项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适合反复进行以监测病情变化。
2.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或炎症反应。贫血或血小板异常可能提示慢性失血或营养吸收障碍。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需考虑过敏因素。血液生化检查可评估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为治疗提供依据。
3.肠道菌群分析:慢性腹泻可能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通过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数量,以及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比例,评估菌群失调程度。结果可指导益生菌或抗生素的使用,帮助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4.食物过敏原检测:部分慢性腹泻由食物过敏引发,如牛奶蛋白或麸质不耐受。通过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筛查常见过敏原。回避可疑食物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可进一步明确病因。这项检查对制定饮食干预方案至关重要。
5.腹部超声检查:超声能观察肠道壁厚度、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排除肠套叠、肠梗阻等急腹症。同时可检查肝胆胰脾等器官结构异常,如胆道闭锁或胰腺功能不全。无辐射且安全,适合婴幼儿反复检查。
慢性腹泻需结合临床表现选择检查项目,避免过度医疗。检查前遵医嘱调整饮食或停药,确保结果准确。治疗期间密切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及时复诊调整方案。母乳喂养者母亲需注意饮食回避过敏原,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