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等症。作为一味常用中药,香薷既能解表散寒,又能和中化湿,尤其适合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病症。其辛温发散的特性有助于祛除表邪,芳香化湿的特点可调理脾胃功能。
香薷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这些成分赋予其抗菌、抗炎、解热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常与厚朴、白扁豆等配伍使用。现代香薷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在传统用法中,鲜品捣敷可缓解蚊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红肿,煎汤熏洗对脚气瘙痒有一定缓解效果。夏季用香薷泡茶饮用,可预防暑湿引起的头昏胸闷。
使用香薷需注意体质差异与配伍禁忌。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加重口干咽痛等症状。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建议每日用量不超过10克。孕妇禁用,因可能刺激子宫收缩。高血压患者慎用发汗作用较强的香薷饮。不宜与阿托品等抗胆碱药同用,可能降低药效。煎煮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后下以保留挥发油成分。储存时应密封防潮,避免有效成分挥发。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