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盗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药物,常见原因包括体质虚弱、缺钙、阴虚火旺或感染性疾病等。建议先就医明确病因,不可自行用药。若确诊为缺钙,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阴虚火旺可用知柏地黄丸等滋阴降火的中成药;体质虚弱者可考虑玉屏风散等益气固表药物。
盗汗可能与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相关。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夜间出汗多为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若伴随易惊醒、枕秃、方颅等症状,需警惕佝偻病,需结合血清钙磷检测和骨密度检查。中医认为盗汗多属阴虚阳亢或营卫不和,需辨证施治。例如,舌红少苔、手足心热者适合滋阴清热,而怕冷、易感冒者需调和营卫。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也可能引发盗汗,需通过胸片、PPD试验等排除。
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盲目使用成人药物或偏方。补钙时需注意剂量,过量可能引起便秘或结石;中药需根据体质调整,长期服用可能影响脾胃功能。日常护理更重要:保持卧室通风,避免过度保暖;饮食需均衡,适当增加山药、百合、银耳等滋阴食材;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或进食。若盗汗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消瘦、低热、咳嗽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