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的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多数情况下通过规范干预可有效改善症状或恢复鼓膜正常位置。
鼓膜内陷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因和严重程度。轻度内陷可能无需特殊处理,定期观察即可,尤其当无明显听力下降或耳闷胀感时。由咽鼓管功能障碍如感冒、鼻炎等引起的内陷,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如鼻用激素减轻黏膜水肿,或口服黏液促排剂改善咽鼓管通气。严重或长期内陷可能需进行鼓膜穿刺、置管或气压治疗,帮助平衡中耳压力。合并感染时需联合抗生素。少数顽固性病例需手术矫正,如鼓室成形术。
治疗期间需避免用力擤鼻、潜水或乘坐飞机等可能加重鼓膜内外压力差的行为。保持耳道干燥,防止进水引发感染。鼻炎或鼻窦炎患者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减少对咽鼓管的影响。若出现听力骤降、耳痛或眩晕,需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自行使用器械掏耳可能损伤鼓膜,应严格避免。儿童患者需家长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因咽鼓管发育未完善更易复发。定期复查听力或耳内镜检查有助于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