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是一种常见的耳部表现,是否属于疾病需结合具体症状和病因判断。单纯鼓膜内陷可能只是生理性改变,但若伴随听力下降、耳闷胀感或反复感染,则提示存在病理性问题,需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鼓膜内陷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常见于感冒、鼻炎或鼻窦炎发作期。咽鼓管负责调节中耳压力,当通气受阻时,中耳形成负压,牵拉鼓膜向内凹陷。长期内陷可能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粘连、胆脂瘤等并发症。先天咽鼓管发育异常或耳部外伤也可能造成类似表现。诊断需结合耳镜检查和声导抗测试,必要时进行影像学评估。
发现鼓膜内陷后应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增加耳压的行为。鼻炎患者需积极控制过敏或感染,必要时使用鼻喷激素或抗组胺药物。若伴随听力障碍或持续耳鸣,需排除中耳积液,部分病例需鼓膜置管治疗。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咀嚼口香糖、打哈欠促进咽鼓管开放,但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掏耳或滥用滴耳液。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鼓膜状态,防止不可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