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需要做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血液学检查、腹水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合成、代谢及排泄功能。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升高反映胆汁淤积,白蛋白降低表明肝脏合成功能减退。凝血功能检查也能间接反映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帮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能够直观显示肝脏形态、大小及结构变化。超声可发现肝脏表面结节、脾肿大及门静脉高压征象。CT或磁共振能更精准评估肝内血管情况,排除肝癌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对肝硬化分期及并发症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3.内镜检查:内镜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胃镜能直接观察静脉曲张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可进行套扎或硬化治疗。内镜检查还能发现门脉高压性胃病,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减少出血风险。
4.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肾功能及病毒学检测。血常规可发现脾功能亢进导致的血细胞减少。肾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肝肾综合征。病毒学检测如乙肝、丙肝抗体筛查,可明确肝硬化病因,指导抗病毒治疗。
5.腹水检查:腹水检查通过腹腔穿刺获取腹水样本,分析其性质以判断病因。检测腹水白蛋白、细胞计数及细菌培养,可区分门脉高压性腹水与感染性或肿瘤性腹水。腹水检查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治疗方案选择。
肝硬化患者需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检查频率。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高蛋白为主。严格遵医嘱用药,警惕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