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可能由肌肉或韧带拉伤、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脊柱结构异常、内脏疾病牵涉痛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1.肌肉或韧带拉伤: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或突然扭转腰部可能导致肌肉或韧带过度拉伸或撕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并刺激神经末梢,引发持续性钝痛或活动时锐痛。急性损伤多伴随肿胀和活动受限,慢性劳损则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酸痛。
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外层纤维环破裂后,内部髓核向后方或侧方突出,压迫相邻的脊髓神经根,导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咳嗽或弯腰时疼痛加剧,可能伴随麻木或肌力下降,严重时影响排尿功能。
3.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导致椎体承重能力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压缩性骨折,表现为突发剧烈腰痛且体位改变时加重。多发于老年人,脊柱后凸畸形是典型体征,疼痛常持续数周至数月。
4.脊柱结构异常:先天性脊柱侧弯或后天性腰椎滑脱会改变力学分布,使部分关节和肌肉长期处于代偿状态,逐渐产生慢性疼痛。疼痛程度与畸形进展相关,久站或行走后症状明显,休息可缓解。
5.内脏疾病牵涉痛:肾脏结石、盆腔炎症或腹主动脉瘤等疾病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腰部隐痛。疼痛范围较模糊且与活动无关,可能伴随发热、血尿或腹部不适,需结合其他体征鉴别。
出现腰痛时应避免自行推拿或过度使用止痛药物,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注意保持正确坐姿,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荷。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疼痛可尝试热敷或低强度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