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味道辛辣刺激,带有明显的呛鼻感和微苦的后味。这种独特风味源自所含的芥子油苷类物质,咀嚼或研磨时释放的异硫氰酸烯丙酯会引发强烈灼热感,类似辣椒与山葵的复合刺激,但持续时间更短暂。干燥种子初尝有轻微坚果香,遇水后辛辣成分迅速活化,对口腔和鼻腔黏膜产生显著刺激。
作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成熟种子,白芥子的风味特征与其药用价值密切相关。传统中医认为辛味具有发散行气作用,对应现代研究证实其挥发油能刺激呼吸道分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在中药炮制过程中,常通过炒制降低辛辣度,使药性更温和。烹饪领域则利用其特性制作芥末酱,但食用级白芥子需控制用量,过量可能导致胃肠不适。药典记载其有效成分易挥发,故不宜久煎,外用敷贴时可能引起皮肤发红起泡。
使用白芥子需注意个体差异,过敏体质者接触后可能出现流泪、打喷嚏等反应。孕妇及消化道溃疡患者应避免内服,外敷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以防皮肤灼伤。储存时应密封防潮,保持干燥环境以免有效成分分解。专业药剂师建议,入药前需辨证施治,风寒咳嗽与痰湿阻滞才适用,阴虚火旺者忌用。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芥子油苷的分解产物具有抗菌作用,但高浓度可能损伤黏膜,使用前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剂量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