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的检查包括观察皮肤症状表现、询问病史及家族过敏史、进行血常规检查、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必要时做皮肤活检。具体分析如下:
1.观察皮肤症状表现:湿疹患儿皮肤常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或渗出,伴有明显瘙痒感。皮损多分布于面部、四肢屈侧等部位,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医生通过肉眼观察皮损形态、分布范围及严重程度,初步判断湿疹类型与分期。急性期以渗出为主,慢性期则以干燥、脱屑为特征。
2.询问病史及家族过敏史:详细记录患儿发病年龄、症状变化规律及既往治疗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家族中若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史,提示遗传性过敏体质可能。同时需了解患儿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及接触物,排查潜在诱发因素。
3.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常见表现,反映机体可能存在过敏反应。部分患儿伴随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提示继发感染风险。该检查可辅助评估病情活动度,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4.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E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特异性过敏原致敏。牛奶、鸡蛋等食物蛋白或尘螨、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结果,可为回避过敏原提供依据。该检查对非特异性湿疹诊断价值有限,需谨慎解读。
5.必要时做皮肤活检:顽固性湿疹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取小块皮损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镜下可见表皮海绵水肿、角化不全及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排除银屑病、接触性皮炎等其他皮肤病。该检查为有创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湿疹患儿应避免过度清洁皮肤,洗澡水温不宜过高。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刺激。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避免接触毛绒玩具等潜在致敏物。合理使用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瘙痒剧烈时需遵医嘱用药,防止抓挠继发感染。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关注生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