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型感冒是中医理论中因外感风寒邪气引起的常见外感疾病。这类感冒多发于寒冷季节,主要症状包括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等。中医认为,风寒邪气侵袭体表,导致毛孔闭塞、卫阳被遏,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风寒型感冒的病因与气候骤变、受凉或过度劳累导致正气不足有关。风寒邪气通过皮肤或口鼻侵入人体,首先影响肺卫功能。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风寒束表会导致肺气失宣,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寒性收引,使腠理紧闭,因而恶寒明显且无汗。治疗以辛温解表为主,常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或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日常可饮用生姜红糖水辅助发汗散寒,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发汗耗伤正气。
风寒型感冒需与风热型感冒鉴别,后者以发热重、咽喉肿痛、痰黄为特点。风寒感冒初期不宜使用清热解毒类药物,以免冰伏邪气。饮食宜清淡温热,避免生冷油腻;保暖尤为重要,尤其需护住头颈、背部。若症状持续或高热不退,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需及时就医。体质虚弱者或老年人应谨慎发汗,防止津液亏损。风寒感冒期间应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熬夜,以免加重正气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