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右手脉诊主要对应肺、脾、命门三脏的脉象变化。通过寸、关、尺三部的定位,右手的脉象能反映人体气机升降、水谷运化及元气盛衰的状态,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右手脉诊中,寸部主肺与胸中气机,浮取可察外感表证,沉取能辨内伤咳喘;关部对应脾胃功能,脉象强弱直接反映消化吸收与气血生化能力,若见濡软多为脾虚湿困,弦紧则提示肝胃不和;尺部候肾阳与命门之火,沉细无力常属肾气不足,滑数多因下焦湿热。不同脉位组合能判断病机,如右寸浮数伴关部滑,多为肺胃热盛;尺部沉弱兼关部濡缓,常见脾肾两虚。脉象动态变化还可评估治疗效果,如治疗后右关由弦转柔,说明肝脾失调得以缓解。
诊脉时需保持环境安静,患者手臂与心脏平齐,避免衣袖过紧。医者指腹轻触皮肤,依次用举、按、寻三种指法体会脉象,注意左右手对比及三部协调性。饭后、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脉象易失真,应避开这些时段。孕妇右尺脉常偏旺属生理现象,不可误判为实证。结合舌诊、问诊综合判断,避免单凭脉象定论。不同季节脉象有生理性变化,如秋季右寸略浮属常候。临床需长期实践以区分相似脉象,如细脉与弱脉的鉴别。